找到相关内容204篇,用时4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古琴对弘扬中国佛禅文化的现实意义

    “自由情致”。中国各种文人传统艺术里都充斥这种超越精神,尤以文人音乐。中国几千年宗法社会的文人士大夫实则含两部分,一部分为官宦,直接统治者服务;另一部分在野书生。这部分中绝大多数是官宦队伍的...载:余家有琴,其面皆作蚹蛇纹,其上池铭云:开元十年造,雅州灵关村。其下池铭云:雷家记,八曰合。不晓其八曰合何等语也。其岳不容指而弦不收,此最琴之妙而雷琴独然,求其法不可得,乃破其所藏雷琴求之,琴声...

    乐后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30253325.html
  • 从反智论看禅宗发展

    要务。推崇"智识主义",又以程颐,朱熹。突出了人文关怀,社会关怀的重要性,深埋了个人的本性,欲望等。市民的自觉性,在宋代被无情的打压下去,"反智识主义"的禅学虽仍存在,但已下降文人士大夫闲时斗机锋...必须回归到"心"的范畴,所谓:"若识自心见性,皆成佛道"。(4)在这里,诵读,戒律,禁欲皆可不要。甚至不识字也不成为能否成佛的障碍!例如:  "志略有姑尼,名无尽藏,常诵大涅槃经。师暂听,即知妙义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43954503.html
  • 小乘佛学与两晋般若学之渊源

    所言及的:  乃至桓灵之世,安清、支谶等相继来华,出经较多,释迦之教乃有所据。此中安清尤为卓著,自汉末迄西晋,其学昌明。[13]  但支谶译《般若》,实至魏晋乃风行。其余诸人所译,虽或亦行于世。但...定论,那么接下来的疑问是六家什么会偏而不即?侯外庐等先生在《中国思想通史》中的观点代表性地回答了这一问题,他认为除了早期般若经的译理未尽,义多暧昧这一客观原因之外,更重要的原因在于:  晋宋的义学...

    朱丽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91859103.html
  • 六祖惠能大师禅宗思想浅谈

    州(今广东新兴县东),唐贞观十二年(638)生惠能,遂广东新州人。惠能幼年丧父,后移南海,家境贫困,靠卖柴养母。有一天,惠能在市中,闻客店有人诵《金刚经》,颇有领会,便问此经何处得来,客人告以从黄梅...识字,如何解义?”惠能说:“诸佛妙理,非关文字。”尼闻其言,深惊异,遂告乡里耆老,竞来礼敬,即请惠能居于当地宝林古寺,称他卢行者。  惠能在宝林寺住了不久,又至乐昌西石窟,从智远禅师学禅,智远劝他...

    释传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42859958.html
  • “三寺地理——给佛国历史开一扇透明的窗”系列之二 三寺塔群 令人观之不尽

    佛教历经劫难,最严重的是“三武之厄”,即北魏太武帝、北周武帝、唐朝武宗的灭佛。尤其以唐武宗会昌五年(公元845年)的灭佛运动,被称为“会昌法难”,它使佛教从此由盛转衰。“毁寺四千六百,归俗僧尼...塔是国宝,法王寺唐塔群仍是国宝。  先有塔再有寺,早期佛寺称塔寺,以塔中心建僧舍。和尚诵经是绕塔念经,煞是好看。唐以后塔逐渐被挪到后院、旁院或寺院墙外。  塔之美,是建筑之意,是宗教符号,也是中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01961987.html
  • 其他国家佛教史

    弘扬于华侨之间的佛教,更广及于菲律宾民众之中。  四、新加坡佛教   新加坡居马来半岛南端,华人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三,因此中国大乘佛法在此流传甚广,尤受中国闽、粤影响,故有禅、净两大派的形成。南传...为主,其中以大屿山纪修和尚创建的十方道场(宝莲禅寺前身)代表。   一九一六年初,港绅潘达薇、陈静涛等组织佛学会,香港正式有研究佛学的组织,这也是都市佛学的发起。尔后,太虚大师应邀到香港弘法,鼓吹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82468156.html
  • 文殊应体 清凉真容——记塔院寺清凉国师澄观行实并图像碑

    曰:“朕之师,言雅而简,辞典而富。扇真风于第——义天,能以圣法,清凉朕心,乃以‘清凉’赐国师之号。朕思从来,执身心我人,及诸法定相,斯倒。”群臣拜贺,顶奉明命。于是中外台辅重臣,咸以八戒礼而师之...了解唐代高僧澄观国师驻跸五台山的情况和其对五台山的不朽贡献。我们研究五台山佛教历史提供了可靠的佐证。  澄观(738—839),唐代高僧、华严宗四祖。俗姓夏侯,字大休,越州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。11...

    高明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5368413.html
  • 文殊应体 清凉真容——记塔院寺清凉国师澄观行实并图像碑

    身心我人,及诸法定相,斯倒。”群臣拜贺,顶奉明命。于是中外台辅重臣,咸以八戒礼而师之。凡历九朝,七帝门师,是六祖。九朝者:唐玄宗、肃宗、代宗、德宗、顺宗、宪宗、穆宗、敬宗、文宗也。七帝者,即代...不朽贡献。我们研究五台山佛教历史提供了可靠的佐证。  澄观(738—839),唐代高僧、华严宗四祖。俗姓夏侯,字大休,越州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。11岁依宝林寺霈禅师出家,14岁得度。从越州开元寺昙一...

    高明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4969487.html
  • 佛教文化对包公文学的影响

    对中国小说的影响。明清时期,儒道佛三教逐渐融合,广泛浸入中国小说的素材选择、人物塑造、情节结构的安排。反映在包公文学形象的塑造上,小说、戏剧中的包公形象明显地打上了宗教印痕,尤以佛教。本论文主要就佛教文化对包公文学的影响展开讨论。   1 阎罗包老   宋时包拯以威严知开封府,民间流传“关节不到,有阎罗包老”。所谓“阎罗”本是梵文(Yamaraja)的音译,意古印度神话中管理阴间之王,其属下...

    李永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53369751.html
  • 佛教与中国茶文化

   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,其中又以禅宗。禅宗形成于隋朝初期,经过一代宗师慧能的大力推行,于中唐时期达到鼎盛,禅宗的教义“心即真如”、“顿悟成佛”,把彼岸之“真如”世界与现实世界对立起来,迂回地论证彼岸世界...性惟嗜杀,凡履处唯茶是求,或遇百碗不以为厌’。”茶竟有如此长寿之功用,其被推崇之也可以想象了,到后来居然到了神秘的地步。据佛教传说,茶叶乃禅宗之祖达摩所造,当年达摩祖师为了不致在坐禅时打瞌睡,便割下自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33871517.html